登录   会员申请  
增值服务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2023-09-27 网站点击数 60095
首 页 | 领导讲话 | 出版政策 | 出版研究 | 数字出版 | 印刷包装 | 法律法规 | 中国报刊名录数据库 | 传统出版专题数据库 | 职业资格考试系统
出版机构 | 版权动态 | 图书资讯 | 书摘书评 | 农家书屋 | 热点新闻 | 音像动漫 | 政策法规知识数据库 | 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 | 出版人才招聘平台
     用户名: 密码: 个人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解决问题需他救更需自救
——面对人才紧缺,古籍出版社的负责人们说——
http://www.bkpcn.com  2023/5/19 14:19:14
 
  
主题词:   出版企业(2729)   创新能力(5198)   古籍出版(172)
 
 

    5月16日至17日,第36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武汉召开。在为期两天的工作交流中,人才紧缺问题依然是古籍出版社社长们呼吁的主要话题之一。

  天津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张玮说:“不久前,我社按古籍办关于‘强化古籍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要求,对天津古籍出版社古籍人才队伍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我社编辑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40—49岁中坚力量几乎断层,30岁以下的新生力量、新鲜血液紧缺,造成人才梯队建设出现短板局面。”

  天津古籍社的人才情形在古籍出版界不是个案。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40家成员单位中,有2/3以上的成员单位在交流中提及人才问题,有的出版单位因为薪酬待遇低等因素,甚至出现濒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对此,古籍出版社社长们在呼吁高等院校设置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古籍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发出了出版社需他救更需自救的心声。

    解决问题不能等靠要

  自救的方式之一,不能等靠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说,古籍出版人才培养不易,且容易流失。在传统的编辑培训、导师制等基础上,如何促进编辑岗位成才、激发员工潜能,如何通过岗位设置、薪酬体系、职业通道设计等,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是出版社下一步亟须研究的课题。

  对此,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李淳表示赞同。李淳认为,有必要建立学术、研究、出版的联动机制,在国家层面上试点做一些古医籍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人才培养与成果孵化的目的。据其介绍,中医古籍出版社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深度联合,充分利用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业背景优势,以3年或5年规划的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为做好中医古籍类图书的开发、整理、编辑、出版工作储备人才。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则认为,古籍社的团队建设需注重多层次与实效性。据其介绍,每年上古社都安排相关编辑参加全国古籍社编辑培训班等各种业务培训和学术会议,让编辑们了解行业大势与学术动态,拓宽视野。在社内,上古社会举办青年编辑培训班,由资深编辑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出版社实际为他们讲解社史、编辑流程、审校方法、图书成本及制作、销售等业务内容。此外,上古社编辑室内部会定期安排一名编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讲述如何处理好加急书、改版书、排版设计等具体问题。这样既分享成功经验,也分享失败教训,有助于出书的同时出人才。

    让人才坐得住“冷板凳”

  自救的方式之二,让人才坐得住“冷板凳”。据福建人民出版社社长刘亚忠介绍,早在201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就对承担古籍出版任务的古籍编辑室不考核经济效益,效果显著。目前福建人民社的古籍编辑队伍逐年壮大,学科背景更加多元,具备高质量承担大型古籍整理项目的能力逐年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对古籍编辑不下达经济指标的做法在古籍出版界如今日益通行。北京燕山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夏艳介绍,根据《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要求,燕山社曾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对承担古籍重点项目的业务部门试行不考核经济效益的试点工作。办法是,将为古籍编辑单独设立绩效标准,将古籍稿件审稿量列入绩效,考核以社会效益为主,采用工作量、创收量折算系数等方式,完善绩效体系和用人机制。不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激励了燕山社古籍出版编辑的创造性、积极性。

  在辽海出版社同样如此。辽海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桂秋介绍,该社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对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古籍重点项目的业务部门可不考核经济效益”的要求,坚持古籍出版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在薪酬制度、人事制度、考核制度的制定上充分向古籍出版编辑倾斜。其办法是,对编辑实行分类考核,对专门从事古籍出版工作的编辑以考核工作量、参与重点古籍出版项目等作为考核标准,使古籍编辑与其他编辑同工同酬,不仅确保了古籍出版编辑安心、有尊严地工作,也使该社的古籍编辑队伍保持稳定。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自救的方式之三,引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古籍工作对专业要求较高,但目前的状况是古籍从业人员多非专业出身,无法应对复杂的古籍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后续出版成果的输出。”据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玮介绍,“目前文物社招聘主要以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主,进社后注重传帮带。目前从年龄结构来看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编辑梯队,并以中青年编辑为主力。”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张树对此表示认同。张树认为,古籍出版特别讲究积累,讲究“慢工出细活”。最好的古籍整理作品是被整理者们、编辑们逐字逐句打磨出来的。这就要求从事古籍出版的编辑,具有横跨多学科的学养,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从业者的广博学术视野。

  在张树看来,仅限于此还不够。胜任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人才,还需具备文献学、考古学以及至少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从事古籍整理的实践历练和具备长期坐“冷板凳”的耐力。

  据张树介绍,近年来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持续从全国“双一流”高校的历史系、古籍所等系、所引进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入社后社里采取“老带新”和集体相互帮扶的模式培养。此外,特别注重以项目培养人才,鼓励新入职的毕业生在干中学、学中干,逐步形成自己的古籍整理与出版的理论和方法。目前,该社已聚合一批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自我学习能力且有创新精神的古籍出版编辑人才。


(本报记者 章红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本文编辑:宏子 已阅读 169 次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推荐到豆瓣
  相关文章 更多>>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
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03-2012  中国图书出版网  京ICP备07011887号
联系电话:010-88254248 邮箱:service@bkpcn.com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华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