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的“文艺的数字化传播与智能化变革”理论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文艺发展的融合路径。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吕钦,天津市评协主席、天津市美学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教授彭文祥,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张慧瑜,中央美术学院电影视效工作室导师穆智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助理研究员高妍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主持。
活动现场(李美霖摄)
与会专家围绕“文艺的数字化创作与传播”“人工智能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数字艺术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数字文艺人才的培养”等议题展开研讨。专家们普遍认为数字时代激发了更多可能性。数字时代,数字化创作文化艺术的受众面逐渐扩大,受众对内容更新度和数量需求提升,一些旧媒体被重新激活。同时,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区隔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艺术生产围绕角色进行设置。艺术的丰盈源于生活,如何汇聚网络文艺的生产要素的潜能,实现创新性融合更是至关重要。
吕钦指出,科技与文艺深度融合是文艺发展的大势所趋,此次会议旨在深入了解网络文艺、数字文艺前沿发展,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立足“做人的工作”进一步团结凝聚网络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数字文艺、网络文艺作品。
本次活动是北京市文联“艺苑沙龙”系列活动的第四场,也是市文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后续,“艺苑沙龙”还将聚焦文艺理论建设、文艺行业发展等前沿问题,搭建文艺交流对话平台,为促进北京文艺发展开拓新路径。
(作者: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