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申请  
增值服务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2023-06-08 网站点击数 148359
首 页 | 领导讲话 | 出版政策 | 出版研究 | 数字出版 | 印刷包装 | 法律法规 | 中国报刊名录数据库 | 传统出版专题数据库 | 职业资格考试系统
出版机构 | 版权动态 | 图书资讯 | 书摘书评 | 农家书屋 | 热点新闻 | 音像动漫 | 政策法规知识数据库 | 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 | 出版人才招聘平台
     用户名: 密码: 个人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答好新时代文学与出版融合命题
——“漓江文学”重出“江湖”,探索文学新脉动,发现出版新可能——
http://www.bkpcn.com  2023/5/25 9:20:44
 
  
主题词:   出版产业(12170)   出版企业(2414)   出版人物(925)   创新能力(4691)
 
 

    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消费升级,作家如何保持至深至诚的创作精神?


  数字技术赋能,海量文学传播,如何让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重印久传?


  出版品牌日新,发行渠道月异,文学图书高质量出版如何叫好又叫座?


  近日,“漓江文学”又一次强势走入大众的视野。随着首届漓江文学奖的诞生,“漓江文学之夜”盛放光彩,当代文学创作与出版高端访谈、“作家进校园”讲座等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漓江出版社承办,以“探索文学新脉动,发现出版新可能”为主题的当代文学创作与出版高端访谈,嘉宾跨越了文学界、出版界、期刊界、评论界,话题覆盖了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研究、文学阅读的全链条,试图找准并答好新时代的文学与出版融合命题。

出版人要学会当“伯乐”、选“千里马”

  “出版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己的功能,要当好‘伯乐’,服务好‘千里马’。”在谈到出版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时,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认为,出版从业者要善于发现天才作家,并助力他成为伟大的作家;出版机构要让真正代表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的作品脱颖而出;要看清世界局势,从“学术共同体”的层面把出版的定位工作做好;要加强出版专业提升,要跟上时代,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邬书林强调,作家与出版人都要找准位置、发挥好功能,二者都需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使越来越多优秀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彰显中国文化底蕴,树立中国人的根本形象。

  “当下很多编辑,以为完成了一次出版就没事了,其实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是资深出版人也是作家,他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分享了做好文学图书传播与推广的重要作用。“在众多选题中,确定出版哪一个,这是一次选择;在编辑过程中,千辛万苦的打磨,也是一次选择;在图书出版后,对其进行宣传推介并参加评奖等,还是一次选择。”聂震宁的这个观点,实际上也是出版人在编辑活动中选“千里马”的过程。

  聂震宁认为,出版的最后一道工序应该是阅读推广,要把好书推广到读者当中去。当下的文学创作和出版,也要着力在传播上多做文章,这样才能让文学图书焕发活力,贴近读者,彰显文学价值。

《漓江》高调复出被赋予更多期望

  曾经,广西出版先锋——漓江出版社以文学立社,上世纪80年代在文学界颇受欢迎并跻身全国文艺出版社十强,一代代出版人栉风沐雨,坚守文学出版,形成了一道出版业的漓江风光。今天,老牌文艺社再次绽放新的文学生命——由广西作家协会指导、漓江出版社主办的首届漓江文学奖诞生,评选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非虚构6个种类。

  广西作协主席东西是广西文学的领军人物,先锋文学之后新生代写作的代表人,也是漓江文学奖的重要推手。在“漓江文学之夜”上,东西介绍说,漓江文学奖的一大特色,就是征稿范围包含了东盟国家作家在中国出版和发表的作品,加深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漓江文学奖这个平台搭建后,广西作家与广西出版界,特别是与漓江出版社的合作会更加紧密。这不仅是创作与出版的深度合作,也是为推动八桂文学创作与出版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加油鼓劲,同时也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文学与出版的力量。

  随着漓江文学奖诞生,曾风靡一时的文学杂志《漓江》将重出江湖。

  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华担任首届漓江文学奖评委会主任,这也是他首次担任文学奖的评委。在余华看来,广西是一片孕育文学的沃土,漓江出版社在广大读者及创作者、学者心中,有着很高的声望。漓江文学奖在《漓江》文学杂志即将复刊时推出,恰到好处。

  聂震宁表示,漓江文学奖的诞生,以及《漓江》杂志的复刊,对于营造更好的文学环境和出版环境,对于阅读推广,以及增强文学创作和出版的联动和互动,都是非常有益的。

发挥好一本高质量文学杂志的价值

  “《漓江》这本杂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有影响力的。漓江出版社复刊《漓江》这个品牌刊物,对于出版、文学和写作都意义重大。”《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说道,《漓江》复刊后会成为一个平台,就像灯塔一样,吸引更多优秀作家向漓江出版社输送好的稿源。同时,《漓江》也会成为纯文学的一块很好的阵地,必将给文学创作带来新的气象。

  程永新强调,一本文学期刊,其实是和一个团队、一个团队中的每个人的气息、气质吻合的。如果有好的办刊人,又能够带领一群志同道合、有很好眼光的人,就能把中国的文学前沿创作拔尖的东西吸引过来。所以,办好《漓江》,要延续老《漓江》风格,做好传承的同时,坚守原则,坚持探索的精神,永不停步地去探索。

  东西认为,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本省份的文学创作是有重要提升作用的。《漓江》的复刊,可以把好的作品留在广西,可以把好的作家吸引到广西。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表示,希望在漓江之畔,能够把漓江文学奖办得更好,把《漓江》这份刊物办成中国文学的高地。通过文学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用一本本好书,着力展现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闫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本文编辑:宏子 已阅读 136 次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推荐到豆瓣
  相关文章 更多>>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
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03-2012  中国图书出版网  京ICP备07011887号
联系电话:010-88254248 邮箱:service@bkpcn.com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华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