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申请  
增值服务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2023-06-09 网站点击数 331
首 页 | 领导讲话 | 出版政策 | 出版研究 | 数字出版 | 印刷包装 | 法律法规 | 中国报刊名录数据库 | 传统出版专题数据库 | 职业资格考试系统
出版机构 | 版权动态 | 图书资讯 | 书摘书评 | 农家书屋 | 热点新闻 | 音像动漫 | 政策法规知识数据库 | 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 | 出版人才招聘平台
     用户名: 密码: 个人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优中选优 树立标杆
————10年“中国好书”评选及入选图书选题浅析
http://www.bkpcn.com  2023/5/22 15:21:33
 
  
主题词:   出版产业(12170)   评优评奖(2297)   文化产业(1744)
 
 




  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好书”,不仅是全民阅读领域的重要品牌,其入选作品更是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好书“风向标”。自2013年首次评选,截至目前,“中国好书”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10年来,“中国好书”坚持面向大众、健康有益、优中选优的原则开展评选工作,共评选出328种精品图书,体现了社会效益第一和双效统一。这些精品力作对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首10年“中国好书”评选,相信业界会好奇,哪些出版社斩获“中国好书”的数量名列前茅?入选图书选题具有哪些特色?笔者尝试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看出版界如何打造“中国好书”。


    整体概况:10年评出328种“中国好书”

  10年来,“中国好书”入选优秀作品累计328部,2013—2020年度“中国好书”数量维持在25—37种,最少的是首届,共25种。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入选作品数量最多,均为42部。(详见图表1)

  2013年度“中国好书”首届评选并未对入选作品进行分类。自2014年度,“中国好书”评选设置年度荣誉图书、主题出版类、文学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少儿类、科普生活类及引进版图书,其中社会科学类于2015年度评选起,改为人文社科类。后续历届评选均延续了这一分类标准。此外,从刚开始的个别引进图书到2015年度“中国好书”评选开始全部为原创图书,再到2018年设置网络文学评选,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中国好书”评选机制日趋完善。

  因2013年度“中国好书”未作分类,为此,根据2014—2022年度数据,入选作品中累计占比最高的类别为文学艺术类,累计入选作品88部,占比29%。人文社科类和主题出版类位列第二和第三,累计占比分别为23%和17%。(详见图表2)

  从各年度来看,文学艺术类作品入选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21年,人文社科类作品入选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9年,主题出版类作品入选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21年。(详见图表3)


    年度荣誉图书:坚定高举思想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年度荣誉图书大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或中宣部、中共党史研究室等编写的其他重要著作。年度荣誉图书中,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选题特色明显。外文出版社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图书,学习出版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与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等图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释,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好地理解把握这一思想,更加自觉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年度荣誉图书中,党史类选题,如通史类、简史类著作,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央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图书,再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


    主题出版类:动情奏响时代强音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出版机构的重要使命,也是出版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出版社调动了广大创作者和出版者自觉服务大局的积极性,催生了一批质量好、主题鲜明、艺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主题出版佳作,有效提升了出版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主题出版一般都是围绕一定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策划,因此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从历年重点历史节点来看,如围绕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抗日战争》、中华书局的《重读抗战家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入选;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商务印书馆的《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入选;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当代中国出版社的《新中国70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70年邮票看中国》入选;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科学出版社的《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中华书局的《百年革命家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安徽人民出版社的《觉醒年代》、万卷出版公司的《天晓:1921》等入选。以建党百年主题图书为例,与往届相比,入选图书数量更多、题材更加广泛,从侧面印证了近年来我国主题出版建设成效显著。

  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从入选图书来看,主题出版正以鲜活故事、丰富形式、多元载体走向大众。商务印书馆的《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为重温改革开放走过的道路提供了独特的视觉影像文本。与之类似的《红色气质》,通过影像、史实和细节的力量让读者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的《小漫画 大时代》精选漫画佳作,以农民视角记录国家发展,描绘乡村巨变。


    人文社科类:创新激活传统文化

  人文社科类入选作品种类丰富,涵盖历史、人物、文化、纪实、考古、建筑、哲学等多领域,其中大部分作品讲述的是“中国人、中国事”,内容从古到今、从物质到精神,多角度、高纬度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以中华书局为典型代表,其《建筑的意境》《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故宫营造》《故宫营建六百年》《发现三星堆》《从考古看中国》等多部好书集中传统文化领域,彰显了中华书局“弘扬传统、服务学术”的出版特色和定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的《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等,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揭示中华文化特有的理念和智慧。

  以更细分的敦煌主题图书为例,既有文化普及类图书,如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敦煌岁时节令》,也有人物传记类图书,如译林出版社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等,展现敦煌守护人的感人故事。


    文学艺术类:现实题材表现亮眼

  从出版社排名来看,就文艺出版社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成绩突出,分别位列前两名。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突出表现,离不开他们在中国当代原创文艺出版领域的持续深耕。

  通过梳理发现,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占大多数。聚焦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数量较多。其中,长篇小说体裁的图书包括作家出版社的《暖夏》、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琵琶围》、春风文艺出版社的《锦绣》、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天露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宝水》等精品力作。报告文学体裁的图书包括作家出版社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宁夏人民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的《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天地出版社的《悬崖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西海固笔记》等。

  除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还涉及重大工程、科技创新等领域。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全景式展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楷模事迹。安徽文艺出版社的《试飞英雄》,展现空军试飞员群体的英雄精神和感人事迹。山东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北斗》,讲述中国北斗人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

  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日趋融合。《散落星河的记忆4:璀璨》《网络英雄2:引力场》《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这3部网络文学于2018年度“中国好书”首次亮相,此后每年“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入选图书,几乎都有网络文学作品入选。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燕云台》、现实题材的《重卡雄风》等优秀网络文学脱颖而出,这些作品在保持网络文学特征与活力的同时,呈现出与主流文学日趋融合的特征。少儿类:


    儿童文学依然火热

  近年来,少儿出版成为我国出版品类里最活跃的板块,也是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最大的板块。值得关注的是,在往届“中国好书”评选中,少儿类入选图书一直维持在3—5种,而2022年度“中国好书”少儿类与文学艺术类入选数量首次持平,均为10种。

  少儿主题图书入选出版社集中。近年来,我国少儿主题出版成绩亮眼。在专业少儿出版领域,一直有“主题出版找中少”的说法,从10年“中国好书”入选情况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10年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共有8本图书入选“中国好书”,其中少儿主题图书有4本,占据半壁江山,具体包括《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伟大也要有人懂:小目标 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速读新时代》《一百岁的红领巾》。从少儿主题图书入选出版社较为集中的现象可以看出,这是中少总社近年来持续深耕优势板块的结果。

  儿童文学入选占比第一,且题材丰富多样。在少儿图书类别中,从入选数量来看,儿童文学类图书占比最大。这其中新老作家齐头并进,儿童文学作家在保持创作活力的同时,也在寻求新的艺术突破,成就儿童文学前行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成人文学作家加盟儿童文学写作趋势明显,通过梳理发现,这一特点在“中国好书”入选图书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如张炜的《寻找鱼王》、徐贵祥的《琴声飞过旷野》、鲍尔吉·原野的《乌兰牧骑的孩子》、赵丽宏的《树孩》、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等作品,这些作家以深厚的文学积淀打破了儿童文学创作题材和内容的壁垒,为童书创作注入了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叶广芩的《熊猫小四》入选2022年度“中国好书”,该书描绘了秦岭深处一段人与自然守护的美妙情缘。此前她的“耗子丫丫的故事”中的《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分别入选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中国好书”,且这3部作品均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少儿科普提升少年儿童科学素养。青岛出版社的《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通过权威科学家的精彩文笔,带来科学与人文的双重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走近三星堆》,以立体书的全新形式带领小读者探寻三星堆的秘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进阶的巨人:改变世界的伟大科技》、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了不起的中国科技》等,以儿童视角,生动普及关于科技前沿领域的科学知识。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AR全景看·国之重器》等,以融媒体的形式,更加立体地帮助小读者理解前沿科技知识。


    科普生活类:引领读者探索新知

  10年来,入选“中国好书”的科普生活类图书,品种丰富多样,且出版社改变了传统科普图书“高冷”的调性,以更加有温度、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从入选图书数量的比例来看,更侧重于科技前沿领域科普和健康科普两大类。科技前沿领域科普方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全过程》,带领读者梳理中国探月工程的里程碑事件;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奇妙量子世界: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学漫画》,通过漫画形式介绍社会关注的科技前沿知识。健康科普方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中信出版集团的《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人体泌尿科学惊奇》《医界探案:感染病科的故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细胞简史》等图书,分享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医学知识。

  每一次“中国好书”殊荣的获得,都是对出版社付出的极大肯定与鼓励。许多出版社把“中国好书”列为社会效益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予以相应的奖励,这充分体现业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双效相统一的理念。

  “中国好书”评选已成为引领精品创作生产的重要荐书平台。出版社以“中国好书”为标杆,专注精品战略,推出更多精品图书,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本文编辑:宏子 已阅读 81 次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推荐到豆瓣
  相关文章 更多>>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
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03-2012  中国图书出版网  京ICP备07011887号
联系电话:010-88254248 邮箱:service@bkpcn.com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华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