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炜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作为党的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华精神的直接传承者,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为时代、为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彰显出版人的责任担当。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出版业成就受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积极贡献。我认为,最突出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三点。
一是全民阅读工作受到高度重视。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印发;2020年,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2021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2022年10月,“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
二是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提升。2018年12月,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明晰了中国出版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与发展的必要性。进入新时代以来,主题出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现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充分体现出版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融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到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数字藏品,互联网、科技的每一个进步都对出版业产生深刻影响,出版融合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行业共识。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出版业主动拥抱互联网,线上营销渐成常态、数字转型全面推进、融合产品层出不穷,一批走在前面的出版发行单位已享受到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2014年6月,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新华发行集团融合组建而成。8年来,集团在传播党的声音上守正创新,在服务人民群众上用心用情,在提高发展质量上执着追求,在打造精品力作上不懈努力,形成出版门类齐全、网点布局健全、渠道优势明显、融合初现规模、项目带动见效、党建引领突出的良性发展格局,已成为陕西省领军型文化企业。
一是不断打造精品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出版图书5万余种,打造了红色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考古、丝路文化等优势出版领域。其中,《国家至上》《陕西金文集成》《中国蜀道》等13种图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二是加速壮大发行业务。全力做好政治理论读物发行工作,努力使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到党的各级组织中去、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党史学习教育指定用书等宣传发行取得良好成效。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收转发周期缩短等重重困难,连续多年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竭诚服务于教育事业。积极开拓研学旅行、文创产品、教育装备等多元板块,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三是助力物资贸易蝶变。积极实施“一二五”工程,推进印刷物资板块与出版板块、发行板块深化合作,形成互融发展新态势。工程实施以来,印刷物资板块借助集中采购、国有品牌优势,充分整合上游资源,加强与国内纸张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全力开拓新市场、新项目、新产品,2021年营业收入较2015年翻了5倍多。
四是加快融合发展步伐。紧跟“互联网+”步伐,搭建线上书店、开展直播带货,全力构建线上线下互融互促的营销新生态。深入挖掘内容资源优势,开发了以5G+VR红色文化体验馆、VR青铜文化数字展示平台、“奇妙的博物馆之旅”数字体验平台等为代表的融合出版产品。全面加强与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平台的合作,上线一大批优质有声读物,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五是全力推进门店升级。坚持用体验留住读者,推进汉中书城、安康书城、蒲城新华和光购书中心等19家实体书店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延安中国红色书店、新华书店·西电1931等7家实体书店,不断打造复合型综合文化体,持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阅读的能力。这些改造或新开的书店,先后荣获“全国最美新华书店”“年度主题书店”“年度特色书店”等称号。
六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举办展示展销、新书发布、阅读分享、爱心捐赠等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200余场,让全民阅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聚焦产业帮扶,成立新华商贸公司,累计销售农副产品3270多万元,带动850余户贫困户、2800余人增产增收;全力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赢得帮扶村群众一致认可。
三、坚持“两条腿走路”,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将围绕“强基固本、追赶超越、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坚持“稳固传统业务”与“推进转型升级”两条腿走路,推动经营工作从以系统化属性较强向系统与市场双轮驱动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由单一媒体向全媒体、由单纯提供图书产品向一并提供图书产品与多元文创产品转型,推动发展方式由实体经营向资本运营与实体经营齐头并进转型。
(一)持续稳固传统业务
1.提升市场能力。面对疫情和“双减”政策等带来的影响,坚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拓展业务上出实招,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市场拓展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2.主业稳中有进。出版板块紧紧围绕大众需求,加强内容建设,不断提升集团版图书的品质和单品种效益。发行板块围绕课后服务、素质教育等延展教育服务,增强转型升级实效。印刷物资贸易板块在稳的前提下,持续推动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3.实施项目带动。加快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步伐,坚持质量、效益并重,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推进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图书博览中心暨航天农业教育基地、安康市创新文化发展产业园、商洛新华传媒大厦等重大项目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4.深化渠道建设。积极探索能够优化渠道效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元、成效良好的阅读活动,在助力书香社会建设中实现新发展。
(二)不断推动转型升级
1.拓展数字传媒。以组建数字出版公司为抓手,搭建“智慧学习服务平台”“‘书香陕西’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中国西部重大文化资源IP运营平台”,进一步丰富出版融合产品形态,努力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持续提升线上营销、推广、发行能力。
2.发展现代物流。计划与一家在全国有实力、有口碑的现代物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高效的团队、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灵活的运营机制,为遍布陕西省各地的新华书店扩容,并大力拓展自营供应链业务。
3.做好文创开发。依托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加强与文物考古部门的合作,加大文物考古类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借助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影响力,与业内领先企业在高端艺术品复制方面展开合作。
4.实现资产经营。加大闲置资产、闲置土地的开发力度,提升房产使用效率,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多措并举盘活沉淀资金,主动与资本市场对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逐步推动从管理资产向经营资产转变。
不忘,知道所来;奋斗,才有未来。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将努力开创主业竞争力更强、融合发展增长点更突出、产业结构更优、管理水平更高、“两个效益”更好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进一步擦亮新华品牌,着力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精神食粮,继续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作者:张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