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申请  
增值服务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2023-06-08 网站点击数 145809
首 页 | 领导讲话 | 出版政策 | 出版研究 | 数字出版 | 印刷包装 | 法律法规 | 中国报刊名录数据库 | 传统出版专题数据库 | 职业资格考试系统
出版机构 | 版权动态 | 图书资讯 | 书摘书评 | 农家书屋 | 热点新闻 | 音像动漫 | 政策法规知识数据库 | 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 | 出版人才招聘平台
     用户名: 密码: 个人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助力消费维权,让这些“黑招”无处遁形
——甘肃卫视首办“消晚”,全网观看人次突破200万——
http://www.bkpcn.com  2023/3/20 14:10:01
 
  
主题词:   典礼仪式(1907)   违规违纪(1230)   新闻传播(1590)
 
 


在甘肃“消晚”上,演员表演小品《如此专家》“忽悠大家没商量”。甘肃卫视 供图 

    “晚会视频新媒体端累计观看人次突破200万、主流媒体相关报道82篇、话题相关热议人次超20万、网民参与问卷3100多份……”这是截至3月16日12时,2023年甘肃省“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晚会的成绩单,热度创造了省级卫视举办“消晚”之首。

2023年甘肃省“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晚会以“维护消费权益 提振消费信心”为主题,由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省消费者协会、甘肃卫视承办。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负责人介绍,本次“消晚”是甘肃卫视首次举办,旨在充分发挥甘肃省消费维权平台作用,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力,实现消费维权协同共治,创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消晚”选题离不开呼应现实

    当前,我国国内需求正在持续迸发出巨大活力。面向全新开局的“消费提振年”,新闻媒体如何发力推进万商云集、万亿消费的繁荣图景?对于举办此次“消晚”的初衷,甘肃卫视总监、2023年甘肃“消晚”总导演杨德灵说:“通过举办‘消晚’,抓典型、挖‘毒瘤’,做普法、疗‘顽疾’,最终的目的是还社会一片风清气正的环境,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深度剖析。这就离不开创作团队背后的扎实采访和报道积累,离不开选题契合时代呼应现实的新闻思维。”

    “策划之初,我们就着眼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立足民生切实切身所需,面向全社会征集消费线索,特别是大家最关心的衣食住行问题。然而话题虽老生常谈,其中的法律门道却鲜为人知,例如:菜籽油中加入豆油降低成本的原因、小区广告收益归谁所有、预付式消费的体验如何等,在晚会现场得到了细致的解释。”杨德灵说,晚会开篇便是甘肃省广电总台记者实地调研对普通消费人群的针对性采访,罗列群众在线上线下消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集思广益应对办法,同时展现出人民群众对良好消费环境的坚定信心。

    新闻思维、智库赋能、让法律普及进万家。《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此次甘肃“消晚”突破传统形态,现场在“案例短片+记者现场采访+专家解读”的方式呈现的基础上,同时启用文艺节目表演来烘托现场氛围。特别是晚会中播出的《反电信诈骗》《掺杂菜籽油》《预付卡陷阱》维权案例短片,通过甘肃省广电总台记者暗访和市场监管人员的现场执法,加上现场专家和律师的点评,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新闻人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在杨德灵看来,当前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晚会用新闻的眼光去展现现实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晚会曝光的售卖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化妆品售卖方误导消费、不规范标明成分和使用日期等问题,也包括电信诈骗、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等新手段,这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新闻媒体从业者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跟进发展动态。”

    专业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是甘肃省广电总台“智库”储备的基础,能够为创新思想、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以及公共政策领域学术积累集中赋能。杨德灵介绍,此次甘肃“消晚”邀请了众多法律顾问、专家学者,通过专业律师在每件侵权案例之后进行深度解读,用相应的法律条文精准解释,又针对个案梳理背后的原因,提出规避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给出处理方案,借此把普法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将违法案例带来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民众对司法的信赖感和社会的认同感。同时,食品监管方面仪器分析操作员把高精尖的实验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给消费者提供了实用性极强的指导,提升人民群众的维权手段。

    现如今,许多“挂羊头卖狗肉”的新概念、新名词以及虚假宣传、电信诈骗严重坑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让这些“黑招”无处遁形,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骗意识,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在此次甘肃“消晚”中,为了更生动地呈现电信诈骗原貌,晚会还打造了颇有特色的反诈情景剧。有遭遇过诈骗的网友在新媒体评论区纷纷表示:“这不就是我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甘肃“消晚”在使用高清化录制确保大屏视听质量的同时,深化全媒体融合传播,以小屏为端口,衍生融媒产品,充分利用甘肃省广电总台现有的传播渠道,调动新媒体手段,延长晚会传播价值链条。




(本报记者 田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本文编辑:宏子 已阅读 177 次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推荐到豆瓣
  相关文章 更多>>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
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03-2012  中国图书出版网  京ICP备07011887号
联系电话:010-88254248 邮箱:service@bkpcn.com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华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