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角度、以学术方式、用学术话语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道理和哲理讲透彻、讲明白,这也是学术特色主题出版的关键。
——赵剑英
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准备了两份提案。其一是关于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他曾深入北京、浙江基层社区开展调研。其二是基于出版本职工作,带来关于完善学术评价的机制和政策,推动历史、考古和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原创的提案。
近年来,社科社在历史、考古和传统文化领域已有布局。2021年3月,考古工作室成立;2022年8月,古籍分社成立。在赵剑英看来,出版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关注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在做好图书出版的同时,推动古籍整理与考古成果的数字化开发与数据库建设,实现融合出版。
学者与出版人的双重身份,让赵剑英对学术出版有更深入的思考。他在社内提出全力抓好学术特色主题出版的理念,打通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壁垒,使主题出版具有更高的学术含量和学术水准。“对于主题出版,我们更重视学理性阐释,从学术角度、以学术方式、用学术话语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道理和哲理讲透彻、讲明白,这也是学术特色主题出版的关键。”
赵剑英表示,学术出版要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向国内外读者阐释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宣传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学术出版要从中华文化瑰宝中汲取力量,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
对于出版工作,赵剑英在社科社强调“做精品、出精品”的导向、“出好书、做好书”的追求,推动社科社的出版工作者增强精品意识,形成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把“传文明薪火、发时代先声”的文化自觉落实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具体行动中,就是要整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策划具有独特价值的精品力作。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国外展示中国文化经典和新时代中国优秀文化的成果。要敏锐把握出版发展趋势,在巩固传统出版优势地位的同时,应用新科技手段创新产品形态和传播模式,构建新的传播矩阵。
肩负新时代出版人的使命与责任,由此便不难理解赵剑英在提案中关注基层治理与人民美好生活的缘由。与以出版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相一致,那就是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尹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