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申请  
增值服务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2023-03-20 网站点击数 100113
首 页 | 领导讲话 | 出版政策 | 出版研究 | 数字出版 | 印刷包装 | 法律法规 | 中国报刊名录数据库 | 传统出版专题数据库 | 职业资格考试系统
出版机构 | 版权动态 | 图书资讯 | 书摘书评 | 农家书屋 | 热点新闻 | 音像动漫 | 政策法规知识数据库 | 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 | 出版人才招聘平台
     用户名: 密码: 个人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专家研讨长篇小说《燕食记》
http://www.bkpcn.com  2023/3/1 12:15:42
 
  
主题词:   出版企业(2215)   出版研究(4900)   创新能力(4248)   书评书讯(4847)
 
 

    2月25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省作协、《文艺报》社共同主办的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研讨会在京举行。《文艺报》社总编辑梁鸿鹰、副总编辑刘颋,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副总编辑赵萍,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等主办方代表,李一鸣、何向阳、潘凯雄、孟繁华、彭学明、李晓东、王军、李朝全等专家学者及本书作者葛亮参加研讨。会议由梁鸿鹰主持。

    张培忠表示,《燕食记》是葛亮继长篇小说《朱雀》《北鸢》之后,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中国三部曲”系列的收官之作,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成果。葛亮以大湾区作家的特殊身份和独特视角,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湾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充分展示了湾区作家、广东作家讲好中国故事、书写人文史诗的情怀和初心。《燕食记》聚焦大湾区的前世今生,从历史沧桑之处落笔,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学的艺术传统,揭示百年岭南社会变迁的精神秘史和民族复兴的心灵密码,在虚构的框架下写实,在真实的基础上传奇,具备了充沛的文学价值、哲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史传价值,既是传统世情小说在当代的探索之作,也是融合湾区多样文化的开卷之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崭新范例。
    臧永清谈到,葛亮是“70后”作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写作淡笔浓情、清新雅正,致力于在古典与现代、历史与当下间探寻中国人的精神脉络,有着鲜明独特的美学风格。《燕食记》笔触细腻温润、醇厚隽永,以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为背景,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为线索,借美食的跌宕故事,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堪称是一部“岭南梦华录”。
    与会专家认为,《燕食记》以南中国的饮食传统为切入点,生动描摹出中国近代百年的社会变迁、世事人情、众生百态,既有对岭南风物朴素而惊艳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理解,不仅是一部岭南饮食流变史,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旅途史。作者不满足于简单叙述饮食文化,而是深入探寻其背后内在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辽阔的历史视野和文化视野,一点一滴、一瓢一箪搭建出近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图景,展现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生动气韵。

    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葛亮表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每个文学创作者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岭南人文质地中天然的现代性恰恰与传统文化之间构成了美妙的对位。讲好粤港故事、岭南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在长时间的采风和创作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常与变既是时间的哲学,更是成熟的文化形态的辩证之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畏变革并且拥抱变革的,这变革中带有惜旧而布新的赤诚,也包含着和而不同的胸怀,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者:杨雅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本文编辑:宏子 已阅读 83 次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推荐到豆瓣
  相关文章 更多>>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
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03-2012  中国图书出版网  京ICP备07011887号
联系电话:010-88254248 邮箱:service@bkpcn.com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华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