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申请  
增值服务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2023-03-25 网站点击数 66988
首 页 | 领导讲话 | 出版政策 | 出版研究 | 数字出版 | 印刷包装 | 法律法规 | 中国报刊名录数据库 | 传统出版专题数据库 | 职业资格考试系统
出版机构 | 版权动态 | 图书资讯 | 书摘书评 | 农家书屋 | 热点新闻 | 音像动漫 | 政策法规知识数据库 | 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 | 出版人才招聘平台
     用户名: 密码: 个人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漓江书院,不仅仅是一家书店……
http://www.bkpcn.com  2019/1/16 9:23:48
 
  
主题词:   出版产业(12111)   创新能力(4290)   实体书店(735)
 
 

 

试营业的漓江书院金狮巷店吸引了大批游客,古色古香的书店让游客停下脚步变读者。 漓江书院 供图

位于广西南宁的“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近日正式开街。入驻这片古香古色街区的漓江书院金狮巷店也进入试营业。金狮巷店以新阅读美学的文旅生活为主题,建筑古朴别致,与南宁老街融为一体,吸引了大批读者前往。

有新店开业,也有“老店”成文化地标。坐落于南宁市区的首家漓江书院迎来了周岁生日。这家由漓江出版社创办的书店,先后获得了“八桂特色书店”“魅力文化阅读空间”等荣誉称号。

没有强制消费,但呈现多样化消费选择

“漓江书院似乎更‘佛系’一些,在这里看书没有强制消费。”正在漓江书院内看书的南宁市民陈女士对记者说,最早是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招牌触动了她,想要来这里一探究竟。“现在我习惯在这里处理一些项目准备工作,未来孩子长大些也会带他来这里。”

漓江出版社社长刘迪才介绍,在漓江书院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选书购书,多功能区域的划分也让读者可以享受到多种文化体验。比如,儿童阅览室、商务办公室等特色空间可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此外,读者可以在能容纳100多人的漓江讲堂内交流心得,也可以在特设的半封闭式阅读空间内喝茶聊天,还可以去书院展览区进行参观。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是漓江出版社的老社长,据他介绍,漓江书院是以漓江出版社的名义创办的24小时书店,这里一年举办200多场“阅读+”活动。

刘迪才说,作为一家书店,核心是图书,但在此基础上更要有特色。多空间多功能的融合让漓江书院成为文化聚集地的同时,也为经济效益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在漓江书院的创收总额中,占比最大的是承办活动带来的收益。刘迪才说,策划、执行这些活动的能力和资源优势几乎就是也应该是传统出版人与生俱来的,把这些优势发挥好,也就成了出版人办实体书店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未来漓江书院还会打造更多自主品牌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漓江书院十分注重特色与品牌。刘迪才说,已经在南宁老街和即将在广西大学开设的两家分店,24小时经营理念不变,但不同地点的店铺会凸显鲜明特点。比如大学店在装修和功能上将更体现科技感、现代化,老街店则更注重传统文化的展现。

书院+出版,完善传统出版产业链

出版社办书店,有它独有的优势。依托优势融合发展成为了漓江书院的重要经营理念。打通出版社与书店,有助于完善传统的出版产业链,从而形成“书院+出版”模式。

刘迪才说,“书院+”为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漓江书院不仅仅是书店,按照广西出版传媒集团重点发展战略,应是“文化书院系建设”。“文化书院系建设”突出出版与阅读空间的深度融合。对此,刘迪才特别强调,在出版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多数人追着技术跑,但往往场景与体验大于技术。因此,漓江书院格外注重读者的体验。

创新的理念不止于此。下一步,漓江出版社将重点规划“书院+线上”的经营模式,依靠网络平台形成漓江书院具有标识性的运营模式。刘迪才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构想,他认为漓江书院可以依托漓江出版社,开辟属于书院自主品牌的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实现服务于国企党建、企业文化建设等刚性需求的团购功能,更希望借助读者与平台的良好沟通,及时获得阅读体验和图书出版选题等良性反馈,形成图书潜在的消费者、观望者向读者,再向导购人、书院建设合伙人的转变。刘迪才希望未来通过线上交互让更多读者了解漓江书院品牌文化,形成自发的品牌推广者,甚至是合伙人,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刘迪才说,在经营管理上,漓江书院引进了大批以“90后”为主的青年人才,并设立了合理的奖励机制,为创新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见习记者 陈妙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本文编辑:Xrou 已阅读 19231 次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推荐到豆瓣
  相关文章 更多>>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
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03-2012  中国图书出版网  京ICP备07011887号
联系电话:010-88254248 邮箱:service@bkpcn.com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华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