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申请  
增值服务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2023-03-25 网站点击数 63682
首 页 | 领导讲话 | 出版政策 | 出版研究 | 数字出版 | 印刷包装 | 法律法规 | 中国报刊名录数据库 | 传统出版专题数据库 | 职业资格考试系统
出版机构 | 版权动态 | 图书资讯 | 书摘书评 | 农家书屋 | 热点新闻 | 音像动漫 | 政策法规知识数据库 | 数字出版专题数据库 | 出版人才招聘平台
     用户名: 密码: 个人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爆款”作品别只追求“抱款”
http://www.bkpcn.com  2018/12/27 10:48:17
 
  
主题词:   数字产品(1031)   数字出版(6577)   营销策划(2332)
 
 

据报道,2018年,我国互联网相关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最突出的是用户付费模式的崛起。此非虚言,从网络音乐到网络影视,从网络综艺到网络文学……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好作品付费,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某视频网站的会员服务收入为29亿元,超过在线广告服务收入24亿元。

好内容变现越来越容易,一定程度上说,“爆款”产品不仅可收割流量,还能黏住用户,培养大批拥趸,乃至增加可量化的付费用户。从这个角度看,从“爆款”到“抱款”——赚个盆满钵满,实是顺理成章之事。

但是,打量方兴未艾的内容付费,不能光盯着用户人数和增速,还应该探讨这种模式能不能走得更稳健,如何才能更有生命力?曾有调查称,在付费阅读中,80%的部分都是网络小说,剩下的20%,大部分也是在媒体与自媒体间充斥着的以各种名目凸显的“快餐式”消费。

内容付费,不能只输送价值,还应该输送价值观;不能光为了获得真金白银的市场回报,还应该追求真心实意的市场反馈。毕竟,内容付费不是单纯的商业产品,而是带有精神内涵的文化产品,就更需要有底线、有高标准,致力于正向的价值塑造。越是众声喧哗,越需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在追逐财富的热潮中,少一些浊流,多一些清流,别把内容付费做成了一锤子买卖。一个真正推崇知识的时代,应该为好内容买单,但是也应该建立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机制,让那些真正能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品,传得开、留得下。

(12月25日 《光明日报》 王石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文编辑:Xrou 已阅读 7794 次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推荐到豆瓣
  相关文章 更多>>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
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03-2012  中国图书出版网  京ICP备07011887号
联系电话:010-88254248 邮箱:service@bkpcn.com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华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