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牧民在读书。甘肃省农家书屋办公室 供图
“把农家书屋建成农牧民群众学习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农技培训的阵地、宣传政策法规的阵地、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出版发行单位了解农牧民群众对出版物需求的阵地。”这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的成功实践。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位于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县域面积的58.4%在该保护区内,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生活在当地的裕固族群众至今延续着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如何处理好当地农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成为当地面临的最大挑战。
12月10日一大早,寒风刺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跟随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大型集中采访团在肃南县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肃南县先后投资7.67亿元,加快实施游牧民集中定居和牧民异地搬迁工程,牧民定居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家家有固定住房、村村有活动中心”,牧民居住和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大河乡裕昌社区是肃南县最大的农牧民定居小区,出生于1977年1月的牧民索国海一家三口现在就生活在这个小区。定居之前,索国海一家生活在大河乡西河村,过着传统的牧民生活。“马当步、牛驮垛,住帐篷、酥油灯”对于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肃南牧民而言,这就是他们过去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1995年高中毕业的索国海就开始了他的放牧生涯,随着退牧还草工程的深入推进,他家原有2300多亩的天然草场开始禁牧。“禁牧之后,我们一家就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每年可获得草补资金3.9万余元;我妻子安丽娟目前在县城打工,每月收入也有2600元;再加上我现在从事的半舍饲养殖,正常情况下能收入5万多元。相比以前的生活,现在好了很多。”谈起现在的生活,索国海喜眉笑眼地说,定居以后,也没有那么辛苦了,社区里新建的农家书屋成了他常去的地方。
硬件改善了,软件建设也不能缺位。为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学到新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肃南县将农家书屋的作用最大化,为培养新型农牧民、发展绿色畜牧业、建设美丽乡村开辟了重要途径。
索国海告诉记者,社区农家书屋里经济、法律、畜牧养殖、生产生活常识类的图书是他平常最喜欢看的。经济类的图书能够提高他的致富能力;法律类的图书使他学会了如何自我维权,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畜牧养殖技术类的图书对他从传统放牧向舍饲养殖转变的帮助最大。
记者了解到,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肃南县把培养农牧民群众阅读兴趣作为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的关键。依托农家书屋相继组织开展“书香肃南——全民阅读”“读国学诵经典”“优秀读书家庭”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助力乡村振兴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大河乡西岭村马背上的“流动书屋”是肃南县农家书屋建设的一大首创,由农家书屋管理员把图书报刊送到农牧民群众家中,供农牧民群众阅读,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村(社区)农家书屋和寺院书屋121个,每个书屋图书均在1600册以上,书屋平均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各农家书屋年均借阅量达100册次以上。各村借阅图书的群众大概占本村群众数的30%,借阅主要集中在冬季,丰富和活跃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