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学教育改革关键性政策《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意见》提出,到2020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首次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制定出台专门文件。为适应新形势医学教育改革,人民卫生出版社决定启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9轮规划教材修订工作,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工作,以医改推动教改,让教改服务医改。
据介绍,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自1978年第1轮出版至今,经历8轮修订,至今累计发行9500多万册。35年来,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该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配套光盘、数字出版、网络增值服务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7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9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第9轮规划教材修订工作全面启动。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党委书记郝阳指出,第9版教材拟从丰富体系、强化内容、创新形式三方面有所突破。品种上拟增加人文课程教材,把德育作为医学培养的首要内容,将人文教育和医德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内容上注重实践能力的规范培养、注重提升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临床案例,注重基础和临床的整合,体现临床思维。形式上采用融合教材的创新形式,加强微课、微视频等富媒体资源建设;尝试将3D、VR/AR技术引入教材,打造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的立体化教材模式。

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党委书记郝阳致辞并讲话
据悉,第9版教材将以纸质版为核心,以二维码为媒介,以教学平台上的音视频、图片案例为互动,进行教学与学习的纸、数融合。会上,人卫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此轮教材编写将采用的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融合教材”编写模式。主编、副主编、编者的申报遴选工作也将采用人卫e教——“医学教育交互综合服务平台”在线填写和提交模式,借助数字平台规范出版流程,推进融媒体教材的落实。
在新版教材编写启动之际,针对当前教材盗版猖獗现象,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均波在会上宣读了《关于立德树人、教材维权的倡议书》,号召全国医药院校及师生行动起来,立德树人、维护版权、抵制盗版。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灏珠、顾问刘德培、顾问刘允怡,副主任委员陈孝平、丛斌、葛均波,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经理王雪凝以及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领导及各教材主审、主编、副主编共400人参会。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副总编辑杨晋分别主持会议。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